


彝倫堂
彝倫堂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為崇文閣,明代永樂年間予以重建并改名為彝倫堂,早年曾是皇帝講學之處,興建辟雍之后,則改為監內的藏書處。

敬一亭
敬一亭位于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設有祭 酒廂房和司業廂房和七座御制圣諭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
在孔廟與國子監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座高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 雅》。

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共計63萬余字,規模宏 大,楷法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于西安的“開成石經”,而在規模上也是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

相傳乾隆命和珅、王杰為總裁,彭元 瑞、劉墉為副總裁來考訂經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經核訂蔣衡手書的經稿,并把俗體字均改為古體字,使經文更加完善規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贊賞,被授以 太子太保銜。這使和珅嫉恨非凡,權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間挖去石碑上全部改過的古體字。直到和珅垮臺后,古體字跡才得以重新修復,至今碑面上還有一塊塊 挖補的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