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項目背景
辰山植物園坐落于松江區佘山國家風景旅游度假區內,占地面積207公頃。從20世紀初到80年代中期,由于礦石開采的原因,辰山山體面貌遭到巨大破壞,并形成東西兩個礦坑。其中西側采石場在山體開采完后,又向地下縱深挖掘,留下一處巨大的礦坑深潭。礦坑花園即是一個以西礦坑為主體改造的特色園藝花園。
礦坑獨特的空間形態為設計師營造一處不同尋常的景觀提供了可能,但景觀設計師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嚴重退化的生態環境和荒廢的景觀重建問題。最后,團隊以“最小干預”、“應對采石礦坑的生態修復”及“體現東方山水意韻”為設計理念。

二、 設計策略
在對場地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礦坑花園最終被劃分成3個部分:平湖區、臺地區和深潭區,并針對每個區域的不同條件采用與之相適應的設計策略。

1.平湖區:重建外觀結構并豐富其生態群落
平湖區位于花園的西區,是游客從主入口進入花園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景色,該區域曾經是死氣沉沉的巖石表面,除了在其東南邊上有部分水杉林。設計師通過挖掘和土地回填重建地形,形成了新的“鏡湖”和“花海”。“鏡湖”結合另一個游客中心通過與深潭的平衡關系和湖面的反射作用有效減少了山體垂直面上帶給人的遲鈍感,而“花海”所在的南部山丘不僅隔離了外界的干擾,也為花卉種植和展示提供了理想的空間。

2.臺地區:增強空間序列和開闊游覽視野
臺地區位于臺地和山丘之間,其作為地下設施圍繞有六個出入口。這些出入口通過三層錯落的擋土墻互相連接而各個錯落的擋墻之間種植各種各樣的灌木叢。設計師利用免費的石墻和銹鋼板重塑了外觀序列和韻律變化,同時多樣的登山路線為人們到達頂樓平臺和參觀種植有多樣化植物的“秘密花園”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另外,“秘密花園”中在原有設施隧道的基礎上建造了一個水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