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2015.05.03)
參訪建筑線路三:上海橋梁文化之旅
《上海的橋梁文化》
(同濟大學土木學院講師)
課程時間:8:30-11:00
項目考察:楊浦大橋、盧浦大橋、外擺渡橋
外灘夜景攝影交流
愛建筑又愛旅游?那肯定你也愛攝影,上海外灘的夜景,怎么能少!這里有最資深的攝影師給我們做全面的攝影交流指導,攝影愛好者的巔峰時刻到來了。
Day 4 (2015.05.03)
參訪建筑線路四:上海小資文化體驗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原作設計工作室(章明/張姿)
它以一種歷史敘事的方式結束了其輝煌的工業時代的使命,經歷了從原上海南市發電廠主廠房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的轉變,繼而蛻變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六年的艱辛設計歷程見證了一個昔日能源輸出的龐大機器如何轉變為推動文化與藝術發展的強大引擎。它以開放性與日常性的積極姿態融于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以空間的延展性蓄意模糊了公共空間與展陳空間的界定,不僅給顛覆傳統意義上人與展品間的關系創造諸多機會,更為日常狀態的引入提供最大可能性。它以多樣性與復合性的文化表達詮釋人與藝術的深層關系,以漫游的方式打開了以往展覽建筑封閉路徑的壁壘,開拓出充滿變數的彌漫性的探索氛圍。是一個觸手可及的藝術館,一個公平分享藝術感受的精神家園,更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城市公共生活平臺。
上海油雕院美術館
金珠路位于上海市長寧區,美術館原有建筑建于1989年,蜂窩狀平面布局在東南沿街處留出了不規則形狀的入口廣場,使道路空間界面突然變得模糊與缺失;新館設計主張重視道路空間界面的完整,填補缺失,建筑明確地平行于街道;并且取消沿街圍墻,留出尺度適宜的開放的公共入口廣場。美術館如一塊被切割成幾何多邊形的堅硬石塊橫臥于金珠路旁,它沉穩而棱角分明,簡潔而厚重有力的體量讓人們從相鄰建筑的裝飾化立面感受中解脫出來。
美術館南側與東銀中心相接,由于地界劃分的需要分界墻必須保留。單片矗立的墻無法形成體量感,與建筑主體極不協調。因此設計者將圍墻折向延伸,順勢直接斜插入建筑主體,巧妙地形成了入口空間,同時圍合了一個內院,為接待廳提供了室外景觀。半透明的不銹鋼編織網并不隔斷內院與墻外綠地之間的視覺聯系,院中情景隱約可見。
喜馬拉雅中心 /磯崎新
喜瑪拉雅中心整體建筑設計由國際著名日籍建筑大師磯崎新先生親自主持。磯崎新先生作品獲獎無數,身為世界頂級的建筑大師,自上世紀60年代起,磯崎新先生一直引領著世界建筑的潮流,被稱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在積淀了多年的能量之后,磯崎新先生將把他對建筑的理想,在喜瑪拉雅中心盡情釋放。
龍美術館西岸館
1933老場坊 / 巴爾弗斯
建筑名稱: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大樓空間布局奇特,外方內園,東南西北 4 棟建筑圍成的四方形廠區與中間一座 24 邊形的主樓通過樓梯相連。整個建筑高低錯落,廊道盤旋,設計精密宛如迷宮,卻又次序分明,加工車間采用“無梁樓蓋”,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技術。歷史遺留建筑,融入現代時尚,結合創意體驗與創意生產,融互動與靈感為一體。 項目初期我們就根據建筑特點、樓群之間關系、地域分割、功能配套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創意,同時結合市場需求,優化創意社區的經濟產出。以及響應 2007 上海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在虹口區的舉辦,必將形成極大集聚效應和地域品牌價值。我們對周邊近 21 多萬平方米范圍進行了總體規劃設計。使此地域內在交通流量、業態功能、城市形象及商業價值都能有一個良好的長遠的發展方向。
精彩行程到此結束。
2015尋訪中國最美新建筑—上海站
日期: 2015.05.01-05.04 (4天3夜)
集合地:上海市同濟大學四平校區
費用: 2580元/人(含住宿,住同濟大學校內);
1980元/人(不含住宿)
費用包括:同濟大學課程費、建筑師隨團講解費、餐費、上海市內交通費、住宿費(可選)
聯系電話 13699234929(安吉小姐)
組織方:建筑師的非建筑 、地產設計網游學中心
北京環球觀筑咨詢公司承辦 / 同濟大學協辦